PRODUCTS THROUGH TRAIN
18539561256 张经理
邮箱:2603571309@qq.com
地址:郑州**区瑞达路91号
发布人:升达编织袋 发布时间:2025-10-21 10:10:41
编织袋作为易燃产品,其生产过程中的安全管控尤为关键。除了需杜绝车间内的火源与热源,静电处理更是防范火灾风险的核心环节 —— 静电积累到一定程度时,可能引发火花,进而点燃编织袋原料或成品,造成安全事故。以下结合编织袋生产的全流程,详细分享科学、高效的静电清除方法,帮助生产厂家从源头规避静电隐患。
一、静电清除的核心逻辑:全工序介入,从源头到成品全覆盖
编织袋生产从原料采购、加工到成品运输,每个环节都可能因物料摩擦、接触分离产生静电。因此,静电清除需遵循 “全工序介入” 原则,在易产生静电的关键节点提前干预,而非仅在某一环节集中处理。
对于有经验的编织袋生产厂家而言,静电清除并非复杂流程,核心是利用 “物理消除” 与 “化学辅助” 相结合的方式,让每个工序都具备静电管控能力,*终实现从原料到成品的全程无静电风险。
二、关键工序的静电清除方法:针对性处理,高效便捷
不同生产工序的静电产生原因与强度不同,需采用适配的清除方式,其中拉丝工序是静电防控的重点环节,其他工序也需同步配合。
(一)拉丝工序:静电高发环节,物理清除为主
拉丝工序是编织袋生产的核心步骤,原料(如聚丙烯、聚乙烯颗粒)在高温熔融后,通过模具拉伸成丝,过程中丝体与设备、空气摩擦频繁,极易产生静电。此环节常用两种高效清除方法:
静电消除设备直接作用:在拉丝机的出丝口附近安装专用静电消除器(如离子风棒、离子风机),通过释放正负离子中和丝体表面的静电电荷。这类设备可实时调节离子浓度,适配不同拉丝速度(如高速拉丝、低速拉丝),确保丝体在进入下一工序前,静电消除率达到 95% 以上,且不影响丝体的强度与韧性。
湿布辅助消除:对于小型生产车间或低产量生产线,可采用低成本的湿布清除法 —— 在拉丝机的导丝辊上包裹干净湿布(需保持适度湿润,避免水分过多影响丝体),丝体经过导丝辊时,湿布可通过导电作用将静电导入地面,同时减少丝体间的摩擦静电产生。该方法操作简单、成本极低,适合静电产生量较小的场景,但需定期更换湿布,避免因湿布干燥导致清除效果下降。
(二)其他工序:配合防控,避免静电二次积累
除拉丝工序外,原料储存、编织、成品裁切与运输等环节也需同步做好静电防控,避免静电在后续环节二次积累:
原料储存环节:原料颗粒在搬运、倒料过程中,易因颗粒间摩擦产生静电。可在原料料仓内壁铺设导电橡胶垫,同时在料仓顶部安装小型离子风嘴,定期向料仓内吹送离子风,防止静电吸附粉尘(粉尘与静电结合易增加火灾风险)。
编织与裁切环节:丝体编织成布后,布面与编织机的罗拉、裁切机的刀片摩擦会产生静电,可能导致布面起皱、裁切尺寸偏差。可在编织机的收布辊、裁切机的进料口处分别安装静电消除刷(刷毛采用导电纤维材质),通过物理接触将布面静电导出,确保布面平整、裁切精准。
成品运输环节:编织袋成品在堆叠、打包、运输过程中,袋体间摩擦易产生静电,且成品堆垛密集时静电难以消散。可在成品仓库内安装地面导电地板,同时要求运输车辆(如叉车)的货叉包裹导电胶带,避免运输过程中因货叉与成品接触产生静电火花;此外,成品打包时可在每包编织袋中放置 1-2 片防静电薄膜,进一步抑制静电产生。
三、化学辅助方法:配料中添加静电消除剂,长效防控
除物理清除方法外,在生产配料中添加静电消除剂(又称抗静电剂),是从原料层面解决静电问题的长效方案,尤其适合对静电防控要求较高的生产场景(如生产用于装载易燃物资的编织袋)。具体操作要点如下:
添加时机与比例:在原料熔融阶段(即拉丝工序前的原料混合环节),将静电消除剂(通常为液体或颗粒状,如非离子型抗静电剂)按原料总量的 0.2%-0.5% 比例加入,与原料颗粒充分混合后一同进入熔融设备。该比例可根据原料类型(如聚丙烯原料需略高比例,聚乙烯原料可略低)、成品用途(如食品级编织袋需选择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静电消除剂)灵活调整,确保既不影响原料的熔融性能,又能达到*佳抗静电效果。
核心优势:静电消除剂会在原料熔融后,均匀分散在丝体内部,形成持久的导电通路,不仅能消除生产过程中的静电,还能让成品编织袋具备长期抗静电性能(通常抗静电效果可维持 6-12 个月),避免成品在后续使用过程中因静电吸附灰尘或引发安全隐患。此外,该方法操作简单,无需在每个工序额外增加设备,适合大规模、连续化生产,且对环境友好(符合环保标准的静电消除剂无刺激性气味,不会产生有害物质)。
四、静电清除的注意事项:细节把控,确保安全高效
在实施上述静电清除方法时,需注意三个关键细节,避免因操作不当影响清除效果或引发其他问题:
设备接地必须规范:所有静电消除设备(如离子风棒、静电消除刷)、生产设备(如拉丝机、编织机)均需做好接地处理(接地电阻需小于 10Ω),确保中和后的静电能顺利导入地面,避免设备本身积累静电。若接地不良,不仅静电消除效果会大幅下降,还可能导致设备外壳带电,增加操作人员触电风险。
定期检查与维护:静电消除设备需定期检查(如离子风棒的离子浓度、静电消除刷的刷毛磨损情况),湿布需每日更换,静电消除剂的添加比例需定期检测(可通过静电测试仪测量丝体或成品的静电电压,确保电压低于安全阈值,通常要求小于 100V)。
区分场景选择方法:需根据生产规模、成品用途、环保要求选择适配的清除方法 —— 如生产食品级编织袋时,不可使用可能产生有害物质的静电消除剂,应优先选择物理清除方法(如离子风棒、湿布);大规模生产线需以静电消除设备 + 静电消除剂结合的方式为主,确保全流程高效防控。
总结:科学组合方法,全程无静电隐患
编织袋生产中的静电清除,需以 “拉丝工序为核心,全工序配合,物理与化学方法结合” 为原则:通过静电消除设备、湿布等物理手段,针对性处理高静电环节;通过添加静电消除剂,实现原料层面的长效抗静电;同时做好设备接地、定期维护等细节,*终确保从原料到成品的全流程静电可控,彻底规避火灾风险,保障生产安全与产品质量。
上一篇:新编织袋与二手编织袋的区别
下一篇:没有了!